CSR為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是企業對社會和環境負責任的承諾。CSR包括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考慮到人民、社區和環境的利益,並主動採取措施促進永續發展、致力創造社會價值,超越僅追求經濟利益的範疇。CSR可以體現在許多方面,如社區參與、環境保護、人權尊重、員工福利等。通過實踐CSR,企業可以構建良好的企業形象,贏得社會的信任和支持。

SDGs代表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聯合國在2015年制定的全球共識,共有17個目標,包括貧困、不平等、氣候變化等。旨在實現人民福祉、保護地球和確保繁榮,並在2030年前實現這些目標。SDGs的核心原則是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通過政府、企業、社會和個人的合作共同實現。SDGs提供了一個框架,引導全球行動,為建立更公平、更可持續的世界而努力。

ESG代表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ESG是一種評估企業綜合表現的方法,旨在衡量企業在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表現。環境考慮因素包括碳排放、能源使用和自然資源管理;社會考慮因素包括員工關懷、人權和社區參與;公司治理考慮因素包括透明度、獨立性和董事會效能。ESG評估有助於投資者和利害關係者了解企業的永續發展和長期價值創造能力,並促使企業更好地管理與應對相關風險和機會。

碳中和(Carbon Neutral)是指企業或組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特定的衡量時間中,透過各種減碳方法,將排放的二氧化碳正負抵銷/抵換,達成二氧化碳的平衡,也就完成「碳中和」。
碳中和3大步驟
步驟1╴碳盤查:量化碳排放量
步驟2╴碳減量:進行減量措施
步驟3╴碳中和:進行碳抵換
最終步驟:宣告碳中和:完成驗證

淨零(Net Zero)是一種氣候目標。
透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例如:推動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改進
增加「溫室氣體」吸收
例如:植樹造林、碳捕獲與封存技術
使排放與吸收達到平衡,不僅要減少排放,還需要增加吸收,以實現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為零的目標。與碳中和不同,淨零不僅關注二氧化碳,而是涵蓋全球氣候變遷的所有溫室氣體。

RE100 是由國際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與碳揭露計畫(CDP)在2014年共同發起的全球再生能源倡議。參與 RE100的企業需要制定明確的時間表和計劃,並公開報告和監測能源使用情況,以確保達到「100%的可再生能源」的承諾,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等,採用可再生能源,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並促進可持續發展。
此外,RE100目前也致力於解決各國企業在採購可再生能源和相關政策方面所面臨的障礙。

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 (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是聯合國與全球多個組織合作倡議,旨在企業使用科學基礎來達成減少溫室氣體的目標。

SBTi 提供一個標準化的方法和框架,幫助企業制定符合科學基礎的減少排放目標,這些目標為達到全球溫度減少上升在2度C以下,甚至更進一步達到減少上升1.5度C,是國際具有公信力的減排目標驗證組織。

預防碳洩漏的新機制,就是碳邊界調整機制:只要是生產地碳定價(可能是碳稅、碳費、或被認可的碳交易制度的碳價)低於EU ETS碳價的產品,一旦進口到歐盟關稅區,就要購買CBAM憑證(CBAM certificates),補足其間的差額,因此CBAM也被稱為是「碳關稅」。讓非歐盟企業也得跟歐盟企業一樣,承擔同等的減碳成本,台灣出口歐盟產品涉及CBAM以鋼鐵、鋁製品為大宗。

可謂美國版的CBAM,採用碳排密度(carbon intensity)的概念,受法案管制的25類高碳排密度產品,每個年度都需基於其整體排放與產量,計算出產品平均碳排密度,若進口至美國或美國本地生產的受管制產品,其碳排密度高於美國產品的平均碳排密度,就會被依照進口的重量乘上超過的比例或超過量課稅。法案針對碳排相對高於美國國內商品的進口商品課稅,而不是像歐盟一樣,對所有的管制進口商品課稅。

能源申報

政府規定,契約用電容量超過800千瓦者之用戶,須申報能源使用資料。

11大項的表格內容

冰水機群組系統
空壓機群組系統

每年1%
節能效益規劃

用電效率分析改善

用電效率報告

契約容量最適化

離峰用電調整

碳盤查

政府規定,契約用電容量超過800千瓦者之用戶,須申報能源使用資料。

ISO14064

ISO14067

補助與汰換

節能補助申請規劃

節能工程規劃統包

節能設備汰換

能源管理系統建置

量測驗證

需量與儲能

再生能源

綠電憑證

碳權

水處理

水資源回收

廢水處理

生質能源

有機汙泥資源化

生質能源

循環經濟

能源管理系統

即時

可視化

互信